中科鸿业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登录
思政元素-宪法法治教育
ChatGPT火爆背后的法律风险

ChatGPT火爆背后的法律风险

2023-06-10
分享:0
浏览:114
简介与导读
简介
ChatGPT全称“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按照其自我介绍,它是一个由OpenAI训练的大型语言模型,被设计用来回答各种问题并为人们提供帮助。
导读
详情

ChatGPT全称“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按照其自我介绍,它是一个由OpenAI训练的大型语言模型,被设计用来回答各种问题并为人们提供帮助。

人工智能在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乐趣、提供便利的同时,其信息真伪、知识产权等法律风险也愈发受到关注。另一方面,不少人盯上了其热度想“搭便车”牟利,出现了大批“山寨”产品和账号转卖行为。

图片1.png 

ChatGPT的强大功能隐含着不少法律风险。ChatGPT对信息、数据来源无法进行事实核查,可能存在个人数据与商业秘密泄露和提供虚假信息两大隐患。ChatGPT依托海量数据库信息存在,其中包括大量的互联网用户自行输入的信息,因此当用户输入个人数据或商业秘密等信息时,ChatGPT可能将其纳入自身的语料库而产生泄露的风险。虽然ChatGPT承诺删除所有个人身份信息,但未说明删除方式,在其不能对信息与数据来源进行事实核查的情况下,这类信息仍然具有泄露风险。

人工智能生成的信息并不总是准确的,ChatGPT常常出现“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情况,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辨别真伪;也可能有不法分子恶意“训练”人工智能,使其提供诈骗信息、钓鱼网站等内容,损害公民人身财产安全。

ChatGPT在建立语料库、生成文本时,如果使用并非公开的开源代码、使用开源代码商用未办理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许可证的要求实施的,可能会导致侵权。

2018年7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联合15家产学研单位共同编制首个国内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标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评估规范》。这一规范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可靠性的内部和外部影响,结合实际应用场景,确定了由7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算法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做了场景化和精细化算法治理实践的有益尝试。

2022年出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人工智能的算法应当坚持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不能利用算法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图片2.png 

20231月10日起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中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信息,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损害国家形象、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经济和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活动。

账号登录
还没账号现在注册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短信登录
还没账号现在注册
获取验证码
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现有账号直接登录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恭喜您,成功修改密码
重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