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鸿业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登录
思政元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西安鼓乐:在创新中传承千年遗音

西安鼓乐:在创新中传承千年遗音

2023-06-10
分享:0
浏览:146
简介与导读
简介
2022年4月,西安东仓鼓乐社在短视频平台开始直播,短短3个月,账号粉丝数增至42万,全网搜索量达1.6亿次。全国乃至海外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关注西安鼓乐——这千年前的“中国古代交响乐”。
导读
详情

2022年4月,西安东仓鼓乐社在短视频平台开始直播,短短3个月,账号粉丝数增至42万,全网搜索量达1.6亿次。全国乃至海外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关注西安鼓乐——这千年前的“中国古代交响乐”。

西安鼓乐源起隋唐,千余年来流传在以唐都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地区,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又因演出人数众多,包含了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和弹弦乐器共二十余种,所以也被称为“中国古代交响乐”。

2006年,西安鼓乐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图片1.png 

在西安大唐芙蓉园拍摄的融合了大唐乐舞和东仓鼓乐创新而成的舞台剧《鼓》。

 新华社记者 刘潇

据考证,西安鼓乐脱胎于唐代宫廷燕乐(宴乐),安史之乱时流入民间,后因不同的演奏风格分为僧、道、俗三个流派。庙会、节庆等活动曾为鼓乐社的生存及传承提供了平台。鼎盛时期,长安城活跃着百余家鼓乐社,形成遍布城乡的盛景。

每年农历六月,忙完麦收,从秦岭终南山南五台开始,鼓乐社便在城内外登台亮相,开启一年一度的“民间音乐节”。千余年来,西安鼓乐的活态传承延续不断。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西安鼓乐社在上世纪末发展艰难,几近濒危,至今仅存六家,东仓鼓乐社便是其中之一。

1978年,范炳南拜师西安鼓乐大师赵庚辰,和师傅一起寻访鼓乐艺人、寻找乐器乐谱,恢复东仓鼓乐社,并开始在街坊邻里间传授鼓乐。

图片2.png 

西安鼓乐社沿用至今的宋代俗字谱记写的乐谱。 新华社记者 刘潇

随着老艺人年事渐高、相继谢世,街坊邻居搬迁四散,东仓鼓乐一度后继乏人,濒临失传。2004年,东仓鼓乐社打破西安鼓乐千余年来“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规矩,在西安周边乡村免费招收少儿,两年间招生男女学员百余人。最终,有18人坚持了下来。

随着西安鼓乐成为非遗项目,受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当地政府部门积极构建鼓乐文献资料库,建立鼓乐传习所,开展鼓乐进校园活动,组织鼓乐社参与国内外各类演出,不断推动鼓乐社与文旅企业合作。

2006年,东仓鼓乐社入驻大唐芙蓉园紫云楼开始固定演出。千年之后,这个来自唐代宫廷的音律,再次回到了当年著名的皇家园林所在地。

2021年,融合了大唐乐舞和东仓鼓乐的创新舞台剧《鼓》,打破了鼓乐单调的表现形式。剧目以传统西安鼓乐为“魂”,辅以炫目的舞台效果、华美的妆造服饰,通过全新的呈现方式,让“千年活化石”焕发新生。

账号登录
还没账号现在注册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短信登录
还没账号现在注册
获取验证码
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现有账号直接登录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恭喜您,成功修改密码
重新登录